就业求职典型案例分析
2001年冬天,黄欣在就业与考研之间彷徨。
走上考研这条路,其实并不是为了做学问,只是为了留在北京。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黄欣当时的指导思想就是准备先考研,同时也不放弃找工作的机会。考研复习的日子是极其乏味的。每天按照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完成定量的任务??除了为维持生存而吃饭睡觉之外,其余的时间几乎一刻不离开书本。考研的人都拿出了孤注一掷的劲头,那时清清楚楚地感到,自己手里攥着自己的前途。
事情有了转变是在11月份。由于黄欣所在的学校是外语类院校,她可以参加外交部一年一度的选拔考试。当时,黄欣的家人非常希望她能进外交部。她自己也一直想在北京找工作,认为这是个不错的机会。但是,入部考试是在12月初,考试结果于12月底公布,而考研则在一月中旬。对于这两个考试,她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于是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即怕抓一头丢了另一头,又怕两头都抓,最后落得鸡飞蛋打。她花了两天时间仔细地琢磨,终于认识到:当几条路同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一定要果断地选择其中一条,选择的前提是充分了解自己,充分了解客观情况。选择考研,对黄欣来说只是为了留在北京,所要考的专业比较容易,但也是她的兴趣所在。入部考试主要是英语和写作,也是她有兴趣和擅长的,虽然没有十分的把握,但较之考研可能性还是大一点。而且,入部考试通过了,不仅能解决留京的问题,还能解除以后找工作的后顾之忧,可以一箭双雕。如此分析之后,她决定全力以赴地准备入部考试,并计划在入部考试之后,结果出来之前着手找工作。
黄欣在11月份里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只复习政治、英语和时事。她一点都不后悔当时放弃了考研,她认为,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做就要做到最好。同时,她也第一次深刻地了解了自己,准确地把握了自己。要素箩亨孝孽明,她的选择是对的。她通过了入部考试,又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并顺利通过,与外交部签了三年的合同。
点评:
你的一个决定,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经济学家认为,其他选择中最大的放弃,就是你所做的这个决定的机会成本。
在决定自己就业大事的非常时刻,贸然行事是要不得的,但也忌讳犹豫不定、久拖不决。在选择之前,应该先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再弄清楚自己适合的是什么。该选择的就应果断选择,该放弃的就要坚决放弃。
虽然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付出一定的代价,可是,只有敢于付出代价的人才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