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551-62628820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业指导

观点对话:怎样看待“新薪酬观”

来源:工商联人才网 时间:2012-03-11 作者:web 浏览量:
来源:新闻晨报
核心提示:随着一个社会的市场化用工机制逐步成熟、劳动生产率整体提高,劳动者会越来越看重劳动中的体面和尊严。
●企业家可以惯性地依赖“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了。随着一个社会的市场化用工机制逐步成熟、劳动生产率整体提高,劳动者会越来越看重劳动中的体面和尊严。这何尝不是现代意识的表现呢?
●主持人:本报记者柳森
●嘉宾:苏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教授)
解放观点:今年春节之后,在劳务市场上,一边是“不少企业在运营成本高企的压力下挣扎”,一边是“一线职工薪资预期普遍看涨”,这让人多少觉得有些矛盾,而今究竟怎样一个薪资预期才算合理?
苏勇:这段时间我遇到不少企业家也跟我谈到类似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如果以五年为一个时间跨度,现在的用工成本明显比以前上升不少。在他们以往的印象中,五年前,可能月薪1500元就能招到一个比较好的工人了,但现在,可能3000元都招不到。我提醒说,你们应该至少要考虑到这五年来物价水平的变化、城市生活成本的整体上升,更重要的是,一段时间以来,人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了一些很重要的变化。有些学者会用“中国出现刘易斯拐点”来表述这种变化,但无论这种表述是否精准地勾勒出中国国情,企业家可以惯性地依赖“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了。
解放观点:对于您的提醒,他们一般会作何回应呢?
苏勇:我接触到的企业家大都表示理解,他们也觉得薪资预期看涨情有可原。但他们现在抱怨得比较多的是:如果我现在有生意可做,可以轻轻松松接到单子,企业又能正常运作或蒸蒸日上的话,合理的工资涨幅当然可以接受。所以,现在这个问题的症结,恐怕不仅仅在于雇主雇员之间在薪资涨幅上讨价还价的空间究竟有多大。更关键的问题,还是出在如今一些企业在自身发展上碰到了一些绕不过去的问题,大多体现为经营、盈利模式上的瓶颈。毕竟,工资的增长,还是要落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上。没有可持续的竞争力打底的工资增长,不仅不切实际,也保护不了就业,关照不了员工。
以此来看,国务院最近出台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中,提出“深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这样一些落点合理且妥当。因为,只有正常的生产分配秩序得到保障,才有了促进就业的可靠基础。在促进就业和工资增长上,政策和规划可以作为对市场行为的补充,却不能替代市场本身。
一个企业到底愿不愿意在员工收入和福利上给予更多关注,当然跟其管理层的经管理念密不可分,但只要这个企业处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下,还是要看它的经营能力、它正处于怎样的成长阶段、发展模式是否成熟或可持续。
解放观点:不过,和如今不少企业“攻坚克难”的主旋律并行的,恰恰是年轻一代员工在薪酬期待上的日益多元。在他们眼中,货币是工资的应有之义,但又不应仅限于此。似乎还应包括工作环境、成就感、归属感、发展空间等等。
苏勇:在我看来,类似问题是早晚会表现出来的。也许,有的人会将此归因于:如今的80后、90后较之他们的父辈生长在更宽松优裕的环境中。但我认为,随着一个社会的市场化用工机制逐步成熟、劳动生产率整体提高,劳动者会越来越看重劳动中的体面和尊严。
前不久,一位江苏的民营企业家给我讲过一个例子。他们有个员工一直干得蛮好,和同事也相处得很不错,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递了辞呈。这个老板还是蛮好的,主动去跟这个员工聊,说:“大家都对你挺满意的,你为何要离职呢?是不是觉得公司有亏待你的地方?”结果这个年轻人说“不是”。他解释说,这已是他打的第四份工了。而他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想借着打工,到全国各地去看看,去开阔眼界,同时也寻求发展机会。后来,这个老板到人事部一翻他的简历,发现确实如此。现在不少年轻人较之父辈更看重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平衡,越来越不愿意工作占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
这何尝不是现代意识的表现呢?问题初显期,它们也许会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但如果这些意识本身合理,我们不妨以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正如大概在20年前,很多人还很难想象“跳槽”是怎么回事,甚至还会把它跟员工的人品联系起来,但如今,大多数人已经能正视各种合情合理的人员流动。每个时代的问题大都有其时代性,只是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
过去我们常讲“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在一个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员工,对这三者在轻重缓急上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拿捏。但若以一个较长远的眼光谋划企业的发展,这三者显然还是应当并举的。从员工的角度来讲,他们也不会不顾市场情势和企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说到底,员工的薪资福利和企业的发展应同步。
解放观点:这几年企业用工形态上的新变化,是否也会给社会上的薪酬观带来一些微妙影响?比如,一些企业开始允许员工在家里办公。
苏勇:答案是肯定的。这其实就是企业根据工作内容的需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做出的一些企业内“制度性弥补”。如果运用得当,不仅能提高员工的归属感、满意度,也能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如今,企业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办公环境,提供健身房咖啡吧,允许有孩子的员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适当调整上下班时间,方便他们接送孩子,都不鲜见。这是企业方给予员工的包容与支持。对于员工而言,何尝不是在货币工资之外所获得的劳动回报的衍生。
如今已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如果说,在以往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核心产业支柱的阶段,我们在硬件上的投入占主要比重的话,未来在人力资源方面给予更多投入,将是绝大部分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0551-62628820
工作日 8:30-17:00
关于我们
3+1服务
收费与推广
网站特色
咨询反馈
  • 客服中心
  • 常见问题
  • 职场指南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0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安徽省工商联职业介绍中心 皖ICP备05021802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306号

地址:合肥市淮河路260号 EMAIL:Job@gslrc.com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