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551-62628820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简历指南

简历慎用“名人效应”

来源:工商联人才网 时间:2019-04-22 作者:gslrc 浏览量:

简历中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就是简历的“名人效应”。有些简历介绍大学主修课程,后面都要加上主讲老师的大名,标以某大学著名教授、研究生导师等。无非为了表明自己系名师门生,借名人添彩。

  “名人效应”是商业广告中最常用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借助“名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广告宣传目的。简历并非广告,它是向用人单位简要介绍个人经历的资料,其最大特点是“实”、“简”、“精”。当然,采用一些手法为之润色,使之引人关注,这未尝不可,但推崇“名人效应”的做法是否可取却有待商榷的。

  “良莠不齐”这个成语大家一定很熟悉,大学生虽整体素质较高,但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包括学习、生活、心理诸多方面,即便是同一位老师指导下的学生,因素质、能力、经历、努力程度不同而呈现差异。拥有名师的指导,只是说明有一个好的外部条件,而不是结果,学与不学、学多学少,还有道德修养、能力素质等因素也是有差别的。名师出高徒,并非个个是高徒。

  用人单位在面试时自然会考虑到这种问题,他们的理念是能力至上,因人而用并非因师而用,借用“名人效应”,并非一定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同时,这也是不负责任的个人行为,把“名师”用在简历上,试图作为“通行证”,那么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自然又多出一份“差事”。假如一个能力不足,不被用人单位看好的大学毕业生,简历上赫然印着“主讲老师:某大学资深教授、导师”,不知这是为老师增色,还是为老师抹黑。

  猎头表示,应聘简历要作好,关键是“实事求是”和“求精”。俗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与其把精力过多的放在包装简历上,不如踏踏实实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实在。

转自:好猎头网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0551-62628820
工作日 8:30-17:00
关于我们
3+1服务
收费与推广
网站特色
咨询反馈
  • 客服中心
  • 常见问题
  • 职场指南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0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安徽省工商联职业介绍中心 皖ICP备05021802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306号

地址:合肥市淮河路260号 EMAIL:Job@gslrc.com

用微信扫一扫